九天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九天动态正邦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仔猪150,淘汰母猪3元/斤!刘永好:应设大型养殖场准入制
发布时间:2023-11-06图片
11月3日,*ST正邦公告称,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南昌中院)裁定批准《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整计划》(简称重整计划),并终止公司重整程序。
根据本重整计划,以正邦科技总股本为基数(扣除股份回购形成的存量股以及未完成回购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按每10股转增16.23股的规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57亿股股票。上述转增股票不向原股东分配,全部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以及清偿正邦科技及协同重整子公司债务。
图片
公告称,南昌中院已裁定批准公司重整计划。南昌中院告知,因管理人报酬方案确定的报酬支付方式为分期支付,故南昌中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将原重整计划草案的执行完毕的条件:“根据本重整计划(草案)规定应当支付的重整费用已经支付完毕或已提存至管理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修正为:“根据本重整计划规定应当支付的重整费用(管理人报酬根据报酬方案分期支付的部分除外)已经支付完毕或已提存至管理人指定的银行账户”。
南昌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公司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若公司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将会化解公司的债务危机,公司执行清偿债务的行为将对公司2023年度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影响。
当日,*ST正邦公布重整计划。根据本重整计划,以正邦科技总股本为基数(扣除股份回购形成的存量股以及未完成回购注销的限制性股票),按每10股转增16.23股的规模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转增57亿股股票。上述转增股票不向原股东分配,全部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以及清偿正邦科技及协同重整子公司债务。
根据公告,双胞胎信达联合体为中选投资人,联合体成员包括:双胞胎农业、中国信达、江西金资以及宁波泓洋。
公告表示,双胞胎集团作为产业投资人参与本次重整,一方面,正邦科技得到资金注入,双胞胎育肥上的优势将充分为正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移植双胞胎的养户开发与管理体系,帮助正邦快速发展形成与母猪产能匹配的育肥产能,确保仔猪育肥的逐步恢复;另一方面,双胞胎集团将在符合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前提下,根据正邦科技的需求,充分利用自身140余家饲料公司与正邦科技养猪场的区位协同效应,保障对正邦科技相关猪场稳定、及时的饲料供应,确保上市公司业务的平稳有序开展。
具体安排如下:
1.转增股票中的31.5亿股股票将用于引入重整投资人,由投资人提供资金等有条件受让,相关资金根据重整计划的规定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共益债务、清偿各类债务以及补充上市公司流动性等;
2.转增股票中的25.5亿股股票将用于清偿正邦科技及正邦养殖系列公司债务。
正邦科技完成此次重整后:正邦科技的企业法人资格继续存续,仍是一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在重整计划获得南昌中院裁定批准后,正邦科技将以重整为契机,引入在主营业务经营、资源支持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重整投资人,保留并聚焦以生猪养殖以及饲料为核心的主营业务,通过重整投资人各方面的支持和赋能,实现正邦科技经营高效有序,进一步提升正邦科技的综合竞争力及持续经营能力。
正邦科技是一家股票在深交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与包括正邦养殖系列公司在内的各级子公司共同组成了以饲料生产与销售、生猪养殖与销售及兽药生产与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产业集团。
2021年及2022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价格巨幅波动以及公司自身经营策略等因素的影响,正邦科技面临严峻的流动性困难,资金周转压力较大,正邦科技及体系内部分子、孙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债务危机及经营危机逐步显现。
因正邦科技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值,2023年5月5日起,正邦科技股票被深交所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2022年10月17日,债权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以正邦科技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丧失清偿能力为由,向南昌中院申请对正邦科技进行重整。2022年10月24日,南昌中院决定对正邦科技启动预重整。同日,南昌中院指定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及上海市锦天城(南昌)律师事务所联合担任临时管理人。2023年7月20日,南昌中院裁定受理正邦科技重整,并指定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及上海市锦天城(南昌)律师事务所联合担任管理人。
图片
近日,部分规模猪企挺价,局地二次育肥现象增多,生猪价格呈现超预期上涨的走势,最近3天,生猪均价累计上涨0.53元/斤,价格涨幅达到了7.5%。而临近周末,猪价却再次转跌,猪价何时才能真正回暖?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11月3日,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目前我国生猪远超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处于底部,猪价下跌已经致使养殖户亏损严重;为降低“猪周期”波动,相关部门应该在继续支持家庭小户养猪的同时,对养猪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
仔猪、淘汰母猪价格迫近历史新低
进入四季度以来,生猪养殖端出栏积极性依旧偏高,市场供应充沛,猪价震荡走低导致养殖盈利欠佳,养殖端对后市信心减弱。在悲观预期的驱动下,养殖端主动进行生猪产能的调整,主要体现在补栏仔猪及淘汰母猪的行为,从而导致仔猪、淘汰母猪价格迫近历史低位。
全国外三元生猪交易均价由10月7日的15.74元/公斤降至26日的14.61元/公斤,累计降幅达7.18%。进入全年猪肉需求巅峰的四季度,生猪价格反而降至8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养殖盈利随之下降,自繁自养、仔猪育肥均再次进入亏损状态,在养殖端亏损加剧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下,生猪供给端调整节奏加快,主要通过补栏和淘汰的行为体现。
图片
由于仔猪育肥盈利欠佳,养殖端对后市信心减弱,且10月份补栏的仔猪对应到春节假期后的传统行情淡季出栏,补栏积极性显著下降,导致仔猪价格下跌。10月份仔猪价格呈下跌后微涨的走势,全国7公斤仔猪价格最低为18日的139.48元/头,截至26日,10月份7公斤仔猪均价为153.75元/头,远低于仔猪的成本线。市场成交活跃度低迷,10月份7公斤仔猪价格降至年内低点,在近5年的仔猪价格走势中,目前的仔猪价格仅高于2021年同期。
此外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日,10月份淘汰母猪均价9.62元/公斤,环比降幅13.13%,同比降幅50.02%。除此之外,中小散户淘汰母猪价格已跌至6.00-7.00元/公斤,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较快的产能去化现状。
刘永好:降低“猪周期”波动,应设立准入制度
11月3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办的2023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生猪远超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处于底部,猪价下跌已经致使养殖户亏损严重;为降低“猪周期”波动,相关部门应该在继续支持家庭小户养猪的同时,对养猪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
图片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摄
“目前全国养猪业是处在‘猪周期’底部,猪价下跌、猪场关门、猪企亏损。实际上,我国生猪产能长期过剩,养殖户已近三年亏损了。据估算,全国生猪需求量大概是7亿头左右,但我国养殖产能已经超过了8亿头。而且能繁母猪产能去化较难得到调整。”刘永好说。
他说,相关部门应该对新建的大型猪场实行准入制度,对能繁母猪去产能采取目标责任制,“企业要和养殖户共同努力,把产能拉回到适度的范围;另外,当前养猪户亏损较大,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端对行业的复苏信心,这时候,需要政府在关键的时候拉一把,比如对符合条件的养猪户和企业,给予政策性低息贷款等,支持行业穿越周期,从而稳定国家肉蛋奶的供应。”
2024年生猪供应或缩减,猪价将回暖
据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自2023年6月份开始,样本养殖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至9月份,对应2024年上半年生猪供应或逐渐缩减。伴随着仔猪成交活跃度的下降,刺激养殖端积极淘汰母猪,2023年四季度生猪去产能的加快。根据生猪的繁育周期推算,10月份的能繁母猪对应的是2024年7-8月份出栏的生猪,由此推算,理论上2024年三季度开始生猪供应将有较为明显的缩减,叠加三季度需求逐步向好,猪价或在2024年三季度回暖。